首頁
關於我們
計畫簡介
推廣影片
藝人特區
傳統戲劇
傳統音樂
傳統雜技
傳統舞蹈
依劇樂種搜尋
傳統戲劇
傳統戲劇-歌仔戲
傳統戲劇-客家戲
傳統戲劇-亂彈戲
傳統戲劇-南管戲
傳統戲劇-京劇
傳統戲劇-豫劇
傳統戲劇-布袋戲
傳統戲劇-皮影戲
傳統音樂
傳統音樂-北管音樂
傳統音樂-客家音樂
傳統音樂-原住民音樂
傳統音樂-福佬歌謠
傳統音樂-儀式音樂
傳統雜技
傳統雜技-宋江陣
傳統雜技-鼓亭陣
傳統雜技-金獅陣
傳統雜技-家將
傳統舞蹈
傳統舞蹈-民俗舞蹈
搜尋
今日訪客:63人
訪客總計:152489人
陳金來
分享:
簡介
影音專區
藝人簡介
陳金來,鼓亭陣資深藝人,民國二十六年生於臺北,父親陳財創立「大頭鼓亭」,陳金來從小便耳濡目染,十三歲開始就投入家裡的事業,爾後亦承接父親的衣缽,起團名為「大頭金來鼓亭」,並持續薪傳鼓亭技藝至今。
獲獎紀錄
2011
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
勘誤回報
精華版
主訪者:謝宗榮
拍攝時間:2018.10.04
影片長度:3:15
影片內容:
陳金來,鼓亭陣資深藝人,民國二十六年生於臺北,父親陳財創立「大頭鼓亭」,陳金來從小便耳濡目染,十三歲開始就投入家裡的事業,爾後亦承接父親的衣缽,起團名為「大頭金來鼓亭」,並持續薪傳鼓亭技藝至今。
完整版
主訪者:謝宗榮
拍攝時間:2018.10.04
影片長度:51:24
成長背景
拍攝時間:2018.10.04
影片長度:8:48
影片內容:
陳金來的父親陳財為北管子弟,於共樂軒學習北管音樂,曾參加鼓吹樂隊,爾後他模仿廟宇的鐘鼓樓打造活動式「鼓亭」,將大鼓置於其內,一人拖行,一人敲打;再配置一面鑼,一人拖拉、一人敲擊;兩人打鈔、四人吹嗩吶,組成十人的「鼓亭 陣」由此而來,陳金來便跟著父親四處演出。
習藝過程
拍攝時間:2018.10.04
影片長度:13:08
影片內容:
陳金來十四歲時跟著父親與哥哥一起去「共樂軒」學習北管音樂,成為北管子弟。當時的年代,北管軒社在各個地頭相當熱絡,北管子弟團與街庄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密,子弟彼此間互相照應的凝聚與溫暖亦讓陳金來印象相當深刻。
展藝風華
拍攝時間:2018.10.04
影片長度:11:25
影片內容:
陳金來三十多歲時父親過世,他繼承了父親的家業,爾後起團名「大頭金來鼓亭」,延續鼓亭陣的出陣演出。陳金來除了維持父親改良舊時大班鑼鼓的形式外,還加以活用並且增加了曲牌。
傳承之路
拍攝時間:2018.10.04
影片長度:17:03
影片內容:
陳金來感嘆因時代的變遷,社會形態改變,往昔熱鬧盛況已不復見,越來越少人請樂隊,婚喪喜慶活動的形式也多有轉化,「迎熱鬧」的場合亦減少許多,加上政府法規的限制與削價競爭,傳統藝陣的謀生機會非常有限。
聯絡我們/勘誤回報
姓名
(*必填)
電子郵件
(*必填)
標題
(*必填)
問題內容
(*必填)
清除
確認送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