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關於我們
計畫簡介
推廣影片
藝人特區
傳統戲劇
傳統音樂
傳統雜技
傳統舞蹈
依劇樂種搜尋
傳統戲劇
傳統戲劇-歌仔戲
傳統戲劇-客家戲
傳統戲劇-亂彈戲
傳統戲劇-南管戲
傳統戲劇-京劇
傳統戲劇-豫劇
傳統戲劇-布袋戲
傳統戲劇-皮影戲
傳統音樂
傳統音樂-北管音樂
傳統音樂-客家音樂
傳統音樂-南管音樂
傳統音樂-原住民音樂
傳統音樂-福佬歌謠
傳統音樂-儀式音樂
傳統音樂-太平歌
傳統音樂-說唱
傳統音樂-民謠
傳統音樂-客家八音
傳統音樂-牛犁車鼓
傳統雜技
傳統雜技-宋江陣
傳統雜技-鼓亭陣
傳統雜技-金獅陣
傳統雜技-家將
傳統雜技-跳鼓陣
傳統雜技-開路鼓
傳統舞蹈
傳統舞蹈-民俗舞蹈
搜尋
今日訪客:98人
訪客總計:229991人
吳素霞
分享:
簡介
影音專區
藝人簡介
吳素霞,南管戲藝師,民國三十六年生於臺南,出生於南管世家,祖父吳陳塗及父親吳再全皆為南管音樂名師,受家中薰陶,吳素霞自幼便學習南管音樂,後又拜師學南管戲(梨園戲),近年則多以南管戲曲的演出與教學傳習為重。吳素霞通達南管各項樂器,亦具備細膩的唱功與身段,多年來戮力於薪傳工作,對臺灣南管界的奉獻與影響,極為深遠。
獲獎紀錄
1988
教育部第四屆民族藝術薪傳獎
2010
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南管戲曲保存者
勘誤回報
精華版
主訪者:林珀姬
拍攝時間:2018.08.12
影片長度:3:32
影片內容:
吳素霞,南管戲藝師,民國三十六年生於臺南,出生於南管世家,祖父吳陳塗及父親吳再全皆為南管音樂名師,受家中薰陶,吳素霞自幼便學習南管音樂,後又拜師學南管戲(梨園戲),近年則多以南管戲曲的演出與教學傳習為重。吳素霞通達南管各項樂器,亦具備細膩的唱功與身段,多年來戮力於薪傳工作,對臺灣南管界的奉獻與影響,極為深遠。
完整版
主訪者:林珀姬
拍攝時間:2018.08.12
影片長度:50:46
成長背景
拍攝時間:2018.08.12
影片長度:7:23
影片內容:
吳素霞的祖父吳陳塗是臺南南聲社創館的館員之一,父親吳再全為南管名師,因此家中時常有許多學生與絃友出入,吳素霞便在充滿南管音樂的環境下成長,無形中也漸漸養成了對南管音樂的興趣。
習藝過程
拍攝時間:2018.08.12
影片長度:16:50
影片內容:
吳素霞十六歲時在因緣際會下,與其他十三位來自南管樂社社員的子女們,一同學習梨園戲兩年的時間,課程結束後,吳素霞聽從家人的建議學做美髮,原本沒有打算以南管為業的吳素霞,似乎在一連串命運的安排下與南管越走越近,並在二十歲 時成為臺灣有史以來第一位南管館閣女館先生,從此走上了南管傳承的道路。
習藝過程
拍攝時間:2018.08.12
影片長度:10:20
影片內容:
在吳素霞的教學生涯中,父親吳再全與丈夫林正介是她最強大的後盾與助力。父親吳再全對南管戲曲謹慎求知的態度,對吳素霞有著深遠的影響。丈夫林正介更是吳素霞的得力幫手,在教學工作上彼此互相扶持。父親吳再全與丈夫林正介可以說是 吳素霞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。
展藝風華
拍攝時間:2018.08.12
影片長度:6:35
影片內容:
吳素霞投入教學工作後,回顧以往自身的學戲過程,從中摸索體會,逐漸整理出一套教學方式,讓傳承南管戲曲變得更加事體會,逐漸整理出一套教學方式,讓傳承南管戲曲變得更加事半功倍。半功倍。
傳承之路
拍攝時間:2018.08.12
影片長度:8:37
影片內容:
吳素霞擁有超過四十年以上的教學經驗,耕耘南管戲曲的傳藝不遺餘力。肩負南管傳承重任的吳素霞馬不停蹄 ,無論是劇本的整理、示範的紀錄或是教學傳習工作,她表示會一直做到不能做為止。
聯絡我們/勘誤回報
姓名
(*必填)
電子郵件
(*必填)
標題
(*必填)
問題內容
(*必填)
清除
確認送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