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關於我們
計畫簡介
推廣影片
藝人特區
傳統戲劇
傳統音樂
傳統雜技
傳統舞蹈
依劇樂種搜尋
傳統戲劇
傳統戲劇-歌仔戲
傳統戲劇-客家戲
傳統戲劇-亂彈戲
傳統戲劇-南管戲
傳統戲劇-京劇
傳統戲劇-豫劇
傳統戲劇-布袋戲
傳統戲劇-皮影戲
傳統音樂
傳統音樂-北管音樂
傳統音樂-客家音樂
傳統音樂-南管音樂
傳統音樂-原住民音樂
傳統音樂-福佬歌謠
傳統音樂-儀式音樂
傳統音樂-太平歌
傳統音樂-說唱
傳統音樂-民謠
傳統音樂-客家八音
傳統音樂-牛犁車鼓
傳統雜技
傳統雜技-宋江陣
傳統雜技-鼓亭陣
傳統雜技-金獅陣
傳統雜技-家將
傳統雜技-跳鼓陣
傳統雜技-開路鼓
傳統舞蹈
傳統舞蹈-民俗舞蹈
搜尋
今日訪客:39人
訪客總計:229932人
陳憲明
分享:
簡介
影音專區
藝人簡介
陳憲明,資深跳鼓陣藝師,西元一九四四年出生於臺南,青少年時練宋江。爾後跟著村中長輩廖踢學習跳鼓,並於二十一歲時自組風聲好跳鼓陣(後改名為關廟飛鷹跳鼓陣)。陳憲明以女子跳鼓陣作主打,赴各地表演開始受到關注,飛鷹跳鼓陣逐漸名聲響亮。陳憲明在教學傳承上亦多有貢獻,除了在學校營隊或社團擔任指導教練,亦錄製教學錄影帶,極力將一身技藝傾囊相授,並靈活因應時代變化創新演出內容。
獲獎紀錄
臺視五燈獎
1990
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
勘誤回報
精華版
主訪者:黃文博、蔡宗信
拍攝時間:2020.10.02
影片長度:4:51
完整版
主訪者:黃文博、蔡宗信
拍攝時間:2020.10.02
影片長度:55:09
成長背景
拍攝時間:2020.10.02
影片長度:9:39
影片內容:
陳憲明生於農家,自小就幫忙家中農事,長大後曾跑江湖賣過藥,頭腦機靈的陳憲明因而從中得到不少社會的歷練。陳憲明的父親曾當過宋江陣教練,因此陳憲明小時候就有練宋江,後來看到同村庄的兩位耆老在教跳鼓,一邊練宋江一邊觀摩跳鼓的步法,自此種下了陳憲明學跳鼓的因緣。
習藝過程
拍攝時間:2020.10.02
影片長度:13:14
影片內容:
陳憲明籌組的跳鼓陣,成員改以女性為主,可以說是臺南最早的女子跳鼓陣團體,頗受到各地方的歡迎。因緣際會下,演出的畫面透過電視臺的轉播,爾後又到五燈獎節目演出,自此陳憲明的飛鷹跳鼓陣一炮而紅,成為全臺灣爭相邀請的表演團隊,生意應接不暇。頭腦靈活聰明的陳憲明,不斷精進改良跳鼓陣的形式,讓演出更家花俏精彩。
展藝風華
拍攝時間:2020.10.02
影片長度:11:18
影片內容:
陳憲明曾榮獲教育部所頒發的薪傳獎殊榮,在得到薪傳獎前後幾年間,陳憲明便在教學上有所耕耘,無論是學校社團、社區或是研習營隊等,皆有陳憲明身影,種下了無數跳鼓的種子,在各地方默默生長、發芽。除此之外,陳憲明的跳鼓技藝更吸引了舞蹈家蔡麗華的注意,將跳鼓結合舞蹈做了改編,陳憲明亦應邀北上指導跳鼓動作,推動了跳鼓的教學推廣。回顧過去的輝煌,陳憲明亦感嘆會傳就會變,跳鼓陣還是傳統的好看。
展藝風華
拍攝時間:2020.10.02
影片長度:12:27
影片內容:
跳鼓陣為臺灣民間慶典中常見的陣頭表演,非常熱鬧且活力動感,陳憲明介紹了早期傳統跳鼓陣會使用的場合、程序與陣式,且傳統古路的動作非常講究耐力且相當耗費體力,要能做得起傳統的陣式動作,起碼要三個月的練習。陳憲明感慨傳統跳鼓陣的出陣程序與陣式已不復見,為了因應時代的變遷,不得不去面對與調整。
傳承之路
拍攝時間:2020.10.02
影片長度:8:30
影片內容:
陳憲明的跳鼓事業如今已交棒給女兒,面對傳承的現況,陳憲明有諸多的擔憂與無奈。由於人員招募不易,表演場次亦不復以往,除了有後繼無人的憂慮外,飛鷹跳鼓陣亦面臨了生存上的危機。陳憲明認為除了人員問題外還需要資源,若能進入學校體系或比賽項目,或可有一線生機。從飛鷹跳鼓陣出師的人就有上百位之多,陳憲明感嘆組團不易,如今很有可能面臨收團的命運,世事如棋局局新,未來會怎麼演變也只能順應面對。
聯絡我們/勘誤回報
姓名
(*必填)
電子郵件
(*必填)
標題
(*必填)
問題內容
(*必填)
清除
確認送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