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關於我們
計畫簡介
推廣影片
藝人特區
傳統戲劇
傳統音樂
傳統雜技
傳統舞蹈
依劇樂種搜尋
傳統戲劇
傳統戲劇-歌仔戲
傳統戲劇-客家戲
傳統戲劇-亂彈戲
傳統戲劇-南管戲
傳統戲劇-京劇
傳統戲劇-豫劇
傳統戲劇-布袋戲
傳統戲劇-皮影戲
傳統音樂
傳統音樂-北管音樂
傳統音樂-客家音樂
傳統音樂-南管音樂
傳統音樂-原住民音樂
傳統音樂-福佬歌謠
傳統音樂-儀式音樂
傳統音樂-太平歌
傳統音樂-說唱
傳統音樂-民謠
傳統音樂-客家八音
傳統音樂-牛犁車鼓
傳統雜技
傳統雜技-宋江陣
傳統雜技-鼓亭陣
傳統雜技-金獅陣
傳統雜技-家將
傳統雜技-跳鼓陣
傳統雜技-開路鼓
傳統舞蹈
傳統舞蹈-民俗舞蹈
搜尋
今日訪客:66人
訪客總計:229959人
廖文雪
分享:
簡介
影音專區
藝人簡介
廖文雪,出生於臺中,五歲時在拱樂社演出,被封為「五歲天才廖文雪」,一九八七年再隨母親轉入「民安歌劇團」,「民安」當柱小生廖文雪,膚色白晳、鼻樑高挺,人稱「阿凸仔小生」、「朝鮮仔」,她是臺北歌仔戲圈公認的五大小生之一,文戲、武戲扎實亮眼,身段、刀槍、唱唸、聲緣都數一流。
獲獎紀錄
勘誤回報
精華版
主訪者:林鶴宜
拍攝時間:2020.11.11
影片長度:3:55
影片內容:
廖文雪,出生於臺中,五歲時在拱樂社演出,被封為「五歲天才廖文雪」,一九八七年再隨母親轉入「民安歌劇團」,「民安」當柱小生廖文雪,膚色白晳、鼻樑高挺,人稱「阿凸仔小生」、「朝鮮仔」,她是臺北歌仔戲圈公認的五大小生之一,文戲、武戲扎實亮眼,身段、刀槍、唱唸、聲緣都數一流。
完整版
主訪者:林鶴宜
拍攝時間:2020.11.11
影片長度:54:55
成長背景
主訪者:林鶴宜
拍攝時間:2020.11.11
影片長度:19:46
影片內容:
一九四五年出生的廖文雪,當年出生因為皮膚白皙,被人說很像朝鮮小孩,而有了朝鮮仔的綽號。由於父母親都是歌仔戲老師,從小耳濡目染之下也展現出說唱才華,和姊姊妹妹三人分別投入歌仔戲班當中。由於模仿力強、口氣與表情生動,四五歲初登臺就受到觀眾喜愛,獲得的成就感,也讓廖文雪堅定往這條路走下去。
習藝過程
主訪者:林鶴宜
拍攝時間:2020.11.11
影片長度:13:54
影片內容:
曾經也有機會學習京戲,更對於武生的行當動作感興趣,不過在父親的堅持下,廖文雪最終決定把文戲的基礎打好。在習藝之初,多方嘗試各種腔調,之後陸續待過拱樂社、小文雪歌劇團等康樂隊、歌劇團,不只是增加演出機會獲得好評,更增長許多技藝,不過在那個歌仔戲班演出百花齊放的時代,每次成軍從組合到解散,也面對了許多人的問題。
展藝風華
主訪者:林鶴宜
拍攝時間:2020.11.11
影片長度:10:32
影片內容:
廖文雪認為,演戲的重點就在觀眾緣,能擁有觀眾緣,一上臺自然能帶來掌聲,慶幸自己一路上遇到許多喜歡自己的觀眾。不過卻也強調,要將扮演角色的動作、表情,以及精神完整表現,同時又具有個人風格,也是廖文雪在表演生涯中不斷推敲精進的一部分。同時也現場示範演出不同角色表演的差異。
傳承之路
主訪者:林鶴宜
拍攝時間:2020.11.11
影片長度:10:12
影片內容:
廖文雪感性說到,唱歌仔戲對她本身來說是非常快樂的事情,學得認真,說不讓父母失望、也不讓觀眾失望,歌仔戲也是廖文雪一生的志業,儘管也認為肩負傳承使命,不過依舊希望想學歌仔戲的人,能夠更執著、刻苦的耐住一遍遍的練習,畢竟技藝的累積,確實需要數十年的磨練。
聯絡我們/勘誤回報
姓名
(*必填)
電子郵件
(*必填)
標題
(*必填)
問題內容
(*必填)
清除
確認送出